观看斯巴达勇士赛,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:这到底是少林寺的武僧修行,还是特种兵的日常训练?赛场上,一侧是攀岩、绳网、梅花桩等障碍,另一侧则是云梯、木板、飞身渡等挑战。即便是职业马戏团的飞人,看了也得先热身二十分钟才能上场。
泥坑憋气、铁网匍匐、火圈突围——这些才是斯巴达的真谛。在这项比赛中,参与者多数时候都是狼狈不堪的。可能有朋友会问,既然斯巴达勇士赛的竞技属性如此强烈,为什么不能像徒步旅行那样,带上装备一边走一边调整?看起来它似乎与中产阶层的生活格格不入啊。
其实,你低估了主办方和中产阶层的巧妙之处。对于中产阶级来说,展现身份的并非只有外在的物质,身体本身同样是他们的一种象征。从勇士赛起点的合影中,便能看到其中的微妙之处:十几个人,虽然凑不出一件完整的运动服,但每个人的胸肌却能数量庞大地凑出二十几块。
体态优美、体能充沛,这正是中产阶级摆脱“打工者”标签的绝妙法宝。有些人为了能在比赛当天保持状态,提前一周开始高强度的有氧训练。甚至有些人,为了让肌肉线条更加明显,在比赛前三天便开始断水断食,尽管这样做可能会牺牲“运动性能”,但“外观”是他们的首要考量。
别提那些脚踏昂跑、HOKA、萨洛蒙等高端跑鞋的朋友了。连小猪佩奇都知道泥坑里要穿雨靴,他们却一跳一个,走得如此自信,仿佛他们已经成为洗鞋店的终身会员。对于真正懂行的人来说,哪怕不看衣服裤子,依靠他们的气质和装备就能一眼辨认出他们的身份。
展开剩余74%事实上,真正的中产阶层早已把跑鞋当作“日抛”品来穿了。
对于斯巴达勇士赛的主办方而言,除了比赛本身的“硬核”挑战,他们在创造情绪价值方面的专业性也不容小觑。虽然比赛看起来凶猛、考验体力,但并不要求每一位参赛者都必须跋涉在泥坑中。比赛分为“竞技组”和“公开组”两大类。竞技组严格计时,选手们不仅会在赛后看到自己在全球的排名,还能参与国际互通的“竞速榜单”。
相比之下,公开赛则完全不同。参赛者可以通过做“波比跳”等补偿性运动来跳过无法完成的项目,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帮助体力较弱的朋友克服高难度障碍。赛场上时常出现“猛男大轿”和“友情铁手”这样的温馨画面。
除了鼓励参赛者之间的协作,每个项目旁都有专业摄影师待命,确保你在泥潭中那张“坚毅”的脸和完美的动作瞬间被定格下来,成为永恒的记忆。尤其是赛尾处的火坑,虽然它的运动难度并不高,只要有腿就能跨过去,但从视觉效果上来看,绝对是全程最震撼的部分。熊熊火焰的映衬下,沾满泥水的面庞显得更为野性,动态更具侵略性,这张照片一发到朋友圈,你已经不再是人,而是那只涅槃重生的凤凰,或者是那只被火烫到跳脚的雄鹰。
正是这种能够为中产提供“情绪价值”的能力,使得斯巴达勇士赛成为了一个亿级市场的巨头。
高昂的“斯巴达”门票:月薪十万才能自由进场?
斯巴达勇士赛背后的市场潜力可不小,尤其是那让人咋舌的高价门票。我们都知道,月薪三万已经让很多人觉得参加普通马拉松的门票太贵,那么以斯巴达勇士赛450元一张的门票价格来看,月薪接近十万,才能具备参加这项赛事的“资格”。
当然,这个门票价格并不无道理。斯巴达比赛不仅需要像马拉松那样设置补给站、急救站等基础设施,还需要在城市或近郊挖掘出一条长达10公里的赛道,并且配备地形障碍和全职摄影师。而早在2020年,斯巴达勇士赛84个成人赛事的门票收入就已经高达2.2亿元。
然而,中产阶层的消费能力也是有所差异的,尤其是单身中产与有孩子的中产家长之间。如今,斯巴达勇士赛的热门产品线之一是“斯巴达儿童勇士赛”。2023年,斯巴达上海儿童组的单日票房收入便高达400万元。今年,在深圳站,儿童组赛事的票房不仅再次突破百万,还带动了整个商圈的客流量增长了66%,零售、餐饮及亲子品牌的同比增长更是高达35%。
比赛之外,斯巴达还推出了“儿童训练营”,已成为中产家长的新宠。比如,2023年7月开始的为期七天的崇礼儿童训练营,价格已经达到11999元/人。
此外,斯巴达勇士赛的官方纪念品更是让人惊叹不已。比如一款售价249元的纪念品,和一款售价238元的奖牌底座——值得注意的是,这个底座并不含奖牌!要让奖牌以最佳姿态摆放在家中,必须额外购买这款底座。
而且,这种产品的销量也极具吸引力,毕竟,很多人购买了底座后自然会去购买奖牌,满足他们的“收集欲”。
运动品牌的“媚眼”与斯巴达的魅力
斯巴达勇士赛之所以能够吸引众多运动品牌的关注,正是因为它的高强度、竞争性和广泛的参与群体。2017年斯巴达勇士赛进入中国的第二年,赛事的年赞助收入便突破了1.09亿元人民币,而到现在,这个数字已经翻了几倍。锐步、长安福特、安踏、英菲尼迪等多个品牌都曾赞助过赛事,也推出了联名服饰和装备。
这场挑战极限的赛事,是运动品牌们的完美舞台,正是因为斯巴达勇士赛所代表的“硬核”精神,才成为了他们向目标消费者传递品牌魅力的最佳途径。
为什么都市白领偏爱“野人”比赛?
很多人会好奇,为什么年纪渐长的都市白领,越来越喜欢参与长途跋涉、攀登和越野等极限运动?或许是因为这些活动不仅代表着“向往旷野”的自由,还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抗现代社会“徒劳感”的最佳武器。
在这个高速变化的社会里,很多时候,“失败”并非源自个人失误,而是环境与技术的变化让之前的努力变得徒劳。斯巴达勇士赛,正是一项让人们每一步的努力都变得更加具体化的挑战。从每个挑战性的障碍到终点线的跨越,每一步都让人感受到自己真实的进步和成长。
每一位冲过终点线、满脸泥巴的勇士,都体会到了那份“得偿所愿”的满足感,他们明白:一夜暴富或许是幸运,而体能的突破,完全是靠自己一步步努力实现的。
发布于:江西省上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