项立刚提到,他观看了一个视频,前奥运冠军杨威在其中表达了许多观点,主要围绕着他的儿子去香港接受教育这一主题。他强调香港教育的先进性与内地教育的不足。对此,项立刚提出了几个看法。
首先,运动员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。在专注于体育训练的过程中,学习成绩往往被放宽,要求仅限于识字,因此在运动员中,智商极为出众的人并不多。与此同时,职业运动员相对封闭,缺乏广泛的社会经验。这导致许多国内退役运动员在政界或商界中的表现平平,鲜有成功者,而这与他们的个人智力水平息息相关。
其次,所谓的快乐教育实际上害了一部分学生。表面上看来,这些学生自信满满,但更深层次的其实是无知无畏。他们从小备受赞誉,却未曾经历过挫折,用我们的话来说,就是“捧杀”。如果这些学生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,或许能够保持这种自信,可是一旦与来自内地的学生比较,他们的竞争能力则完全不足。香港虽然有不少大学,但真正优秀的本地年轻人才又有多少?在全国范围内,能够称得上有名的又是什么?反观内地,优秀青年层出不穷,在国际舞台上也都是佼佼者,代表着民族的未来与希望。
展开剩余48%杨威还提到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,但除了用来展示自己的文化深度,这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?在项立刚看来,杨威的言论有些自以为是,他的儿子在香港读了几天书,就在国人面前展示优越,如果他真有本事,就让他的儿子回到内地,考一个985大学给大家看看。
最后,项立刚强调,杨威选择将儿子送往何处读书固然是他的个人选择,外界无权批评,但他贬低内地教育、抬高香港教育的做法是不恰当的,这无疑是在误导内地的学生,令他们成为受害者。
我们或许应该理解并同情杨威,他在体育领域的成就显而易见,但在学术方面,不能否认他的白痴。对于他的儿子来说,身高可能亦不会出众,学习成绩也大概率普通,难以考取好学校。如果他在内地就读,前景堪忧。然而放在香港的环境中,他的竞争对手相对较弱,成绩自然提升,获得一些优越感也无可厚非。因此,当杨威在公众面前炫耀时,或许也只是出于对其孩子在香港环境中表现的小小自豪而已。假如将他的儿子置于内地的竞争之中,结果可能完全不同,那种自信会瞬间变为自卑。
发布于:福建省上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