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日,全国统一养犬管理新规正式实施,38种烈性犬被明确列入禁养目录。
在这场养犬管理的变革中,中华田园犬却迎来了意想不到的“高光时刻”——多地将其移出禁养名单,市场关注度与身价同步飙升,而部分曾风靡一时的烈性犬则因新规受限,形成鲜明对比。
松绑:“土狗”走出禁养阴影
近年来,犬只伤人事件的频发,凸显出烈性犬管控的必要性。
据深圳市疾控中心数据显示,2023年1-8月,全市犬伤暴露人数达14.9万,其中被狗直接攻击导致受伤的有6.3万人,占比42.2%。这类数据推动了对烈性犬的严格管控,藏獒、德国牧羊犬、杜宾犬等被列入禁养名单,核心原因在于其基因中保留的烈性特质:藏獒体型庞大(成年体重可达80公斤以上),撕咬力量强,野性难驯;德国牧羊犬爆发力惊人,兴奋时攻击性显著;杜宾犬神经敏感、领地意识极强,对陌生人易产生攻击行为。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,这些犬种的管控难度较大,对公共安全构成潜在威胁。
此前,中华田园犬在不少城市被简单归为“烈性犬”或“危险犬”而遭禁养。随着新规落地,这一局面被打破:广州在2025年1月发布通告将其移出危险犬名录,深圳早在2019年就已将其从禁养名单中移除,长沙也在今年6月的专题论证会后达成共识,允许其登记饲养。
“过去禁养太武断了。”长沙市人大代表、长沙县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杨娟在采访中直言,中华田园犬伤人数据偏高,实则与它们基数庞大、多为散养有关,不能直接归咎于品种本身。
湖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屠迪也指出,作为先祖经数千年驯化的犬种,中华田园犬“吃得少、疾病少、适应力强”,是本土环境筛选出的“瑰宝”,其性格对主人忠诚温顺,并非天生具有攻击性。
政策的松绑为中华田园犬“正名”,也彻底激活了市场潜力。
分化:田园犬升温与烈性犬遇冷
“两三年前,土狗幼犬200元都没人要,现在品相好的能卖到2000元以上。”广州可依宠物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雷道书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。他提到,带有“五红”(是指身体毛发呈现红色或黄褐色,且鼻、舌、爪、肛及眼睑等黏膜处发红的中华田园犬)“五黑”(是指毛、鼻、舌、爪、眼均为黑色的中华田园犬)等特色毛色的中华田园犬幼犬,价格甚至接近5000元,直逼柯基等热门品种犬。
与之相对的是,曾备受追捧的部分烈性犬因新规受限。雷道书坦言:“以前每月能卖出10多只德牧,现在一个月难有1单,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合规的本土犬种。”
线上数据同样印证了这股趋势:百度指数显示,“中华田园犬”搜索量较三年前增长470%;闲鱼平台上,虎斑田园犬幼崽标价普遍在3000元左右,且咨询量持续攀升。广州光晖动物医院工作人员也发现,新规后主动为中华田园犬植入电子芯片的市民明显增多,“以前多是出国或办证需求,现在很多人是真心想合规饲养,把它们当家庭一员。”
这种热度并非偶然。记者在芳村花鱼虫市场了解到,相较于外来犬只,中华田园犬饲养成本优势显著:买入价门槛较低,即便涨价后仍低于多数品种犬;饮食不挑剔,每月开销仅为品种犬的三分之一;抗病性强,遗传病少,医疗费用更低;短毛易打理,几乎无需美容开销。同时,其忠诚度高,契合现代养宠者对“实用+情感陪伴”的需求。更重要的是,国货崛起带来的文化自信延伸到养宠领域,年轻人以饲养本土犬种为荣,将其视为对传统的认同与传承。
新规:推动养犬观念升级
中华田园犬的“逆袭”与烈性犬的遇冷,本质上是养犬管理从“一刀切”到“精细化”的缩影。
新规建立的“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”,让每只犬只通过电子芯片实现可追溯,既解决了过去“品种难界定、责任难划分”的管理痛点,也让公众重新认识到:犬只是否危险,更多取决于饲养者的责任意识,而非单纯的品种标签。
正如雷道书所说:“新规没让市场乱了阵脚,反而让大家更理性——以前追名贵品种,现在发现本土犬种更适合家庭。”从街头巷尾的“大黄”到家庭宠物的“新选择”,中华田园犬身价的飙升,不仅是一个犬种的命运转折,更折射出社会对本土文化的再发现,以及养犬文明向“权利与责任对等”的进阶。
文、图|记者 彭纪宁 梁正杰
上阳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